close
四月時拿到學生打好的Y先生訪問逐字稿,
說實話看了不甚滿意,
但或許逐字稿本身就難有所謂的章法系統吧。
﹙我沒什麼採訪經驗也無從置喙﹚
訪問者顯然事前準備也不多,
一些年份Y先生若有模糊或不確定,
問者似也無從指正或拿出資料協助確認;
另外重要人名如首任創科主任的名字竟還要問字怎麼寫,
這應該事先就得知道吧。
試想若去訪問李家同尚且要問他名字的「家」是哪個ㄐㄧㄚ,
「同」是哪個ㄊㄨㄥˊ,
搞不好就被他給寫進文章裡批說採訪者不做功課對受訪者不夠尊重呢!

看著流水帳般十幾頁的訪問逐字稿,
感覺需要求證的地方還真不少,
可難不成連求證功夫也要寫稿人做?
想到要從這疊文字裡找出可用的素材寫稿,
感覺彷如得從雜草堆裡挑出菜葉炒成一盤菜,
我頭都痛了,
立即將其塞進桌上一堆紙張裡來個眼不見為淨。

在口述歷史稿件的事幾乎要被我遺忘之際,
六月中某天突然被告知隔天就要交初稿,
三天後學校要開會,會議前秘書室還要先審核。
事發突然讓我有些措手不及,
deadline都不用先說一聲哦就要人生出稿件。
可既然當初寫稿是自己決定的,
滿肚子不爽也只能認了。
和T老師商量後,我們先各自挑出逐字稿裡可用的文字,
我把稿子弄出來再由她做最後彙整。

把手邊的資料翻了翻,
看來C教授的訪問勉強較有系統,
大概老闆親自出馬採訪加上C教授接受訪問的經驗豐富吧。
遂以C教授的訪問稿為主體,
加進我從Y先生那十幾頁逐字稿中擷取出來的內容,
另外就是自己拼湊的美化文字,
反正不外乎儘管當年設備簡陋資源缺乏教職員仍努力不懈研究教學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之類的,
年代除了有明確紀錄可查的其餘完全略去,
再稍加潤飾補上分段標題,
就mail給T老師由她傷最後的腦筋了。

隔天收到T老師完成寄給秘書室的稿件,
不禁佩服T老師比我挑出更多可用的素材,
經過她的完稿,補充了不少我忽略的材料,
有點「回顧」的樣子了。
由於有些年代部分的不可考,
只好保留「事蹟」的記載,
年份則只能暫時以「當時」呼嚨過去了。
雖距離「滿意」的程度還很遠,
我和T老師都覺得,
這是我們從拿到的殘缺不全資料和一長串訪問逐字稿中,
盡力塗脂抹粉拼拼湊湊的成品了。

繳出給學校的「口述歷史」初稿命運如何呢?
請看下篇分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eatherchang 的頭像
    featherchang

    絮絮叨叨

    feather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