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貼一則我看完湊佳苗的書「贖罪」後,在2010年12月5日臉書上的塗鴉:
『一個晚上就把「告白」作者湊佳苗的新書「贖罪」K完,真是說故事的高手啊,讓人一看就停不下來。作者果然擅長描寫人性陰暗面,本書一樣有「告白」那種讓人不寒而慄之感,是很適合映像化的作品,不過精采程度和讀後滿足感還是「告白」略勝一籌啦!』
隨著電影「告白」在台灣轟動與賣座,
書局中「告白」的原著小說被擺上了醒目的「暢銷書」位置,
想必電影帶動了書的銷路。
原著作者湊佳苗的書也紛紛在台灣譯介出版,
顯然此地書商頗看好此作者書籍之銷量。
四本書我皆在出版後便快速購得閱讀,
一如臉書塗鴉所述,
湊佳苗確實是大眾小說難得的說故事高手,
作品都很能吸引讀者想要一口氣讀完。
四本作品中,
除「夜行觀纜車」是以第三人稱全知觀點外,
「告白」、「贖罪」與「少女」都是採獨白式的第一人稱敘事,書中用不同章節來轉換區隔敘事者,
主要角色的獨白交錯反覆到最後彙集出全書的高潮及結局,
似乎是湊佳苗擅用且得心應手的描寫方式。
看完這四本書,
個人覺得湊佳苗作品另一大特點,
是書中的角色都有著不為人知的傷痕與羈絆,
「告白」的主角——中學教師森口,
四歲愛女遭溺斃,欲制裁兇手的她,
在全班學生面前告白真相,
透露了她的復仇計畫,
森口的傷痕如網一般絆住學生,
而被視為兇手的A、B兩位學生,
也各有他們因性格、因家庭扭曲成的難言之傷,
罪,或許正是傷痕羈絆下的產物……
「贖罪」中的四個女孩,
十歲時遭逢一件同伴遇害懸案,
身為目擊者卻記不清兇手長相的她們,
因著同伴母親口不擇言的激動控訴:
「在追捕時效期滿前,妳們去找出兇手來!
如果做不到,就得補償到我滿意為止!」
女孩的人生就此被推入了贖罪的深淵,
命運再也走不出這宗案件的牽絆……
「少女」裡自小友好的兩位高中女生,
隨著年歲增長,難言的秘密越來越多,
私心猜測對方想法也讓她們漸漸變得陌生隔閡,
一次與同學的閒聊中,
兩位少女都想親眼見證到人的「死亡瞬間」,
個人私秘與目睹死亡願念拉扯羈絆下,
引發了一連串的故事……
「夜行觀纜車」則是一個位在斜坡上的高級住宅區,
驚傳殺人事件,在真相的背後,
被害者家人、兇手家人和其他居民,
個人的陰影與傷痕牽扯下,
家庭的羈絆似將崩毀,
摩天輪落成後的明天是否能更加閃耀……
湊佳苗書中的故事便是從這些陰影、傷痕與牽絆層疊發展,
每一篇獨白都像是告解,
也像是一次深入的心理刻劃,
書中角色在傷痕裡陷溺,在羈絆中掙扎,
師生、朋友、鄰人、家庭、親子,
交織出一幕幕人性的試煉。
結局與真相也許就藏在文字的草蛇灰線中,
總也要翻到最後一頁方能喘口氣,
讀後的滿足、沉思與嘆息,
就端看個人體會了。
或許因著書中人物那些揮之不去的傷痕羈絆,
湊佳苗的作品整體風格偏向陰暗,
但慶幸的是作者文字敘事功力了得,
結局的意外讓讀者有驚喜及滿足感,
不至於陷入晦暗深沉中彷彿全然絕望無以救贖,
是引人入勝,值得一讀的大眾小說。
目前台灣出版四部作品裡,
我個人認為「告白」一書,
特別是教師森口獨白告解真相的第一章「神職者」最吸引人,
原著拍成的電影中,
飾演森口的松隆子以平靜壓抑的口吻緩緩道出讓學生不寒而慄的制裁,
更是全片的精華。
湊佳苗以「神職者」獲小說推理新人獎,
以此篇發展成的「告白」出道為作家,
其後穩定地推出作品,
顯然以成為專業作家為目標。
但若真要苛求,
就是後續的作品雖也精采,
卻似未能超越「告白」,
甚至是未能超越第一作的「神職者」。
處女作如此對湊佳苗而言,
或許是幸也是不幸,
湊氏本人亦有此自覺,
維基百科記載她曾表示
「持續的當個作家,接著不再以『告白』當作代表作了」。
作家志向令人感佩。
希望日後有更多湊佳苗的書或映像化作品在台灣出現,
就是讀者和影迷的福氣了。
留言列表